入表百科
“数据资产入表”专业术语和概念简单介绍
2024/08/22

“数据资产入表”涉及众多专业术语和概念。精选其中一些关键术语进行介绍。

  1. 数据资产入表:专业术语为数据资产会计核算,指将数据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“资产”一项,体现其真实价值与业务贡献。

  2. 数据资产: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,以电子形式存在的,具有商业价值和潜在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。

  3. 数据资产会计核算:将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的核算过程,包括数据的确认、计量、记录和报告。

  4. 数据资源:广义上指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积累的各种形式的数据,是数据资产的来源。

  5. 数据分类:将数据资源按照一定标准(如类型、用途、价值等)进行分门别类的过程。

  6. 数据评估:对数据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,包括其经济价值、业务贡献等方面的考量。

  7. 数据治理: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,明确相关职责和标准,确保数据的安全、质量和合规性。

  8. 数据管理体系:指企业为管理数据资产而建立的组织架构、流程、制度和技术手段的总和。

  9. 数据资源目录:详细记录企业数据资源的名称、类型、来源、存储位置等信息的目录系统。

  10. 血缘分析:追踪数据从产生到使用的全过程,了解数据的来源、流向和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。

  11. 预期经济利益:数据资产未来可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,是评估数据资产价值的重要依据。

  12. 成本归集与分摊:将数据资产的相关成本(如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加工等费用)进行合理归集和分摊的过程。

  13. 列报与披露:将数据资产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列报,并向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披露的过程。

  14. 数据权属:指数据的所有权、使用权、收益权等权利归属问题。

  15. 数据合规:确保数据处理和使用活动符合法律法规、行业标准和企业政策要求的过程。

  16. 数据安全: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、泄露、篡改等威胁的过程。

  17. 数据质量:数据的准确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、及时性等特性的总和,是数据价值的基础。

  18. 数据资产化: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具有明确经济价值的资产的过程。

  19. 数据资产化路径:实现数据资产化的具体步骤和策略,包括数据治理、分类、评估、入表等。

  20. 数据资产估值:对数据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,通常采用市场法、收益法或成本法等方法。

  21. 数据交易:数据资产在市场上进行买卖、交换等交易活动的过程。

  22. 数据流通:数据在不同主体间进行传输、共享、使用的过程。

  23. 数据确权:明确数据资产的权利归属和边界的过程。

  24. 数据标准化:制定和执行数据标准,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互操作性。

  25. 数据资产管理平台:用于集中管理数据资产的软件或系统,包括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处理、分析等功能。

  26. 数据资产审计:对数据资产的管理、使用、安全等方面进行的审计活动,以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。

  27. 数据资产监控:实时或定期监测数据资产的状态、变化和使用情况,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。

  28. 数据资产优化:通过数据分析、挖掘等手段,提升数据资产的价值和利用率。

  29. 数据资产战略:企业为管理和利用数据资产而制定的长期规划和战略。

  30. 数据资产运营:围绕数据资产开展的各项运营活动,包括数据采集、加工、分析、应用等。

随着数据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,这些术语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可能会发生变化。